什麼是牙周病?

     牙周病是牙齒周圍組織的疾病,包括牙齦、齒槽骨及牙周韌帶的疾病。常見的牙周病一般可分為牙齦炎和牙周炎。
當我們每天的牙齒清潔如果沒做好時,牙齒表面會附著牙菌斑,累積鈣化成牙結石並吸附更多的細菌,深入破壞牙周組織造成牙周炎,從X光片中已可見齒槽骨破壞流失;臨床症狀則呈現牙周與牙齒分離,形成無法清潔的牙周囊袋,甚至牙周膿腫,最後牙齦萎縮,牙根暴露而敏感,牙齒鬆動移位,終至脫落。
牙周治療是一種長期治療,必須按醫師指示定時回診複檢,若發現有復發狀況,必須配合進行進一步治療。確實清潔牙齒,定期回診檢查,是所有牙周病患者必須具備的觀念。 

牙周病的治療

程度輕微的牙齦炎可藉由個人改善口腔衛生而復原,因此,牙齦之健康狀態,成為預防牙周病及避免惡化為牙周炎的指標。但由於牙菌斑肉眼不易分辨,牙周病症狀也往往不具威脅性,早期並無明顯自覺症狀,相對降低警覺性而延誤病情,定期的口腔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病灶,並進行治療,主要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學習有效清潔牙齒的方法,再者是定期清除牙結石。

清除牙結石

  • 口中的牙菌斑未清除乾淨,日久經由唾液中的礦物質沈澱而鈣化成硬塊,這硬塊就是牙結石。
  • 牙結石清除後,牙齒對於冷或酸的東西會較敏感,甚至咬合時也較敏感,一般於三、四天過後會改善,少數人則需要一、兩個月才會改善。可配合去過敏牙膏使用或請牙醫師處理,以減輕症狀。
  • 牙結石去除後,牙齦由於炎症改善而紅腫消退,使牙齦變得健康與結實,但牙齦會稍退縮,這是牙周病無可避免的後遺症。不過牙周病不予於早期處理,越發嚴重之後再治療時,牙齦退縮會更明顯。

洗牙後的注意事項

  • 洗牙後雖然牙齒變乾淨,但若因此疏忽了清潔口腔的工作,很快地牙結石就會再堆積出來,所以勤刷牙及使用牙線仍是必要的。
  • 洗牙的過程通常會有點酸痛。如果發炎情形厲害或牙結石很多及很久未洗牙的患者更可能會流點血。洗牙後的流血情形一般會在一兩天內慢慢消失。
  • 洗牙後的牙齒對冷熱會有敏感而感到酸痛,這暫時的症狀及原來刷牙容易流血的情形通常會在一周內左右消失。平常也可以使用一般市面上抗敏感的牙膏來改善。
  • 洗牙後的牙齒會看起來較長、牙縫常會看起來比較大。主要是因為發炎的牙肉不再腫脹、牙肉恢復健康所致,這是好的現象請不用擔心。

牙周病與全身性疾病的關係

越來越多的報告指出牙周感染對全身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例如:罹患牙周病的患者心肌梗塞與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三倍;糖尿病患者若同時伴有嚴重牙周病,其血糖可能更難控制;孕婦若有嚴重牙周病則其流產或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機率是ㄧ般口腔健康良好者的七至十倍﹔最近更有學者提出牙周狀況或口腔衛生不好的老人其罹患吸入性肺炎的機率較高。

資料提供:高雄市牙醫師公會


高美牙醫

電話:(07)555-5898   傳真:(07)555-7742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32號

馨高美牙醫診所

電話:(07)554-3456   傳真:(07)554-6060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龍勝路148號